大家都知道的几个那啥……
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5年:再老也得养政府!
一对老夫妻,日夜辛劳供养了一混账儿。儿子工作了告诉老人:放心吧爸妈我养老。后娶了媳妇,对老人说:养老不能靠儿子。再后来,儿子耍赖了:你们还是推迟退休吧,这样自己能养老。昨天,儿子将老子告上法庭:把你房子抵押给我,我就养你们的老。老夫妻抱头痛哭:早知如此,生下来就勒死得了——这叫“以房养老”!
综上,养老是个大问题,是个大话题,那么,根据供需关系来看,有需求的地方就有生意,就有盈利空间,那到底需要怎么做呢?
先看市场空间:
这个不用看,你也知道足够庞大了,中国老年人口每年以1000万人的速度增加,到2030 年时中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而到了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8亿左右,届时,每3个中国人中间就有1个老年人,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没错,到时候你我都是糟老头子。
再看购买力:
购买力是以收入来作保证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是决定老年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关键因素。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子女或亲属供养、老年人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和救济。以城市老年人为例,仅领取退休金的人数看:1999年中国离退休人员退休金总额达2068亿元。2000年中国离退休人员约为6000万人,离退休金再加上老年人再就业收入和子女赡养费,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支出可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仅退休金一项就将增加到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
养老服务有哪些商业机会:
做养老,首要就是细分客户群,然后再是需求分析,然后分析如何整合自有和他有资源去实现需求。养老服务的老人也可以大致可以分为:健康活力老人、半失能老人、全失能老人等三类。这个产业还是有他的特殊性,不仅仅是理解需求,提供服务,满足需求的过程,还要考虑老人要什么?老人怕什么?
养老产业有哪些切入的商业机会?
一养老服务业: 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业等。
二老年护理服务业:如长期照料、家庭失能护理服务业等。
三老年卫生保健业:如老年人药品、保健品及老年家用医疗器械等。
四是老年日常生活用品业,如老年人的服装、生活用品等。
五是老年金融保险业,如老年人的银行储蓄,人寿、健康和养老保险等。
六是老年房地产业,如老年人住宅、老年社区等。
七是老年文化娱乐业,如老年旅游业,老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八是老年教育产业,如老年大学、老年培训班等。
九是老年咨询服务业,如为老年人进行心理、职业、婚姻咨询服务等。
十是其他相关产业等。
整理一下貌似机会还挺多,单就具体某个项目来说,需要树立独特的文化归属感,有些板块需要结合在一起,有些板块可以单独的形成产业。如何切入,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和养老地产就不说了,咱们讨论就几个特色的观点:
失独老人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失独老人是的经济能力普遍较好。养老地产要盈利还得做高端。低端是政府的事,虽然这样讲没道德。新兴产业都是从高端开始,逐步扩展到低端,与道德无关。
老年大学模式:
乌镇雅园已经作出了非常棒的尝试:一个老年大学,让老人追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让老人每天的生活充实有趣,让老人有一个兴趣和共同需要构成的圈层,不论老人来自黑龙江还是四川,迅速熟悉、融入、开心应该是大概率事件,相对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小城镇化模式:
养老地产是很多企业扩充低价、优质土地储备的良好途径。例如:绿城集团其未来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养老地产和小城镇地产的模式成型、业绩迸发,给其带来土地储备的上升以及土地储备价格的快速下降,会为其市盈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分时度假模式:
养老地产会为投资退潮、自住为主的市场提供差异化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比如:能提供居家养老公寓的综合社区,会成为很多改善客户的偏好选择之一;全国布局的房地产企业,“居家养老”+“分时度假”相结合,也一定会吸引很多健康活力老人、盘活各地资产。
集合养生、投资、旅游,可以联合各地可仰赖的产业互换地域,在每个不同的地方分时换位旅游养老,艳阳度假连锁在做这种模式。
目前分时度假,虽然多数与老年无关,都为活力老人,属于套用概念,慢城的概念,老年人的内容,反倒成了配套。
分时度假的老人都是行为能力比较强的,和我们年轻人没多大差别,只是产品上增加了若干符合老年人的细节;配套上增加了老年人的活动场所。
类幼儿园的托老所:
类似于幼儿园一样的托老所,依靠中高档社区,床位无需太多,早上或出差把老人送进来,晚上接回去,既不影响子女的工作,又能满足老人的家庭关怀。
有些区域的政府已经在推广了,叫日间料理中心,旁边就是社区的救护站或医院,卫生站;便于及时的护理和救助,硬件不缺,如果软件可以到位的话,或许是种不错的思路。
养老产业另类思路-跟寺庙结合:
由于老人喜静的需求,寻找精神的寄托,修心的需求,有人提出寺庙化养老,具体可行性有待考究,毕竟政府对宗教管理本身很严格,恐怕寺庙养老需要特殊批准;其次寺庙在满足护理、饮食保障,护理又需要有一定的医疗保障,寺庙本身也不能提供饮食保障等地方也需要进一步考量。
医养结合的思路,医疗+食疗:
走康复医疗结合的养老模式,或许是个不错的思路,不知道有没有成功案例,但值得探讨。
其他可供参考或借鉴的模式:
农业+休闲+养老的模式也有人在探讨可行性。
目前养老上海的床位补贴国内最高12万;北京从5万调到8万,部分也出现过20万。
上海还有三家外资的老年公寓,西方运营理念,相当惨淡,目前的老人,养老,有着观念性的问题,不是靠产品能打动的,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老来有所依,去养老院,老人会觉得孩子不要我了,就是硬件够了,软件及心理因素无法实现的失败品。
广义的养老以社区养老为主,美国成熟的CCRC社区,花了差不多10年才形成,其中很多概念可以借用。
还有可怕的养老院,上海普陀的某养老院,老人住的卧室窗子用木条订起来,好像是要防止跳楼,说明了行业的参差不齐。
而稍微好点的公立养老院排队5年都不一定能排的上,僧哥喜欢那句比较霸气的话,XX不改变,我就改变XX,那么养老产业的未来的机会,是否会因你而改变呢?
说在最后:
养老产业很多内容不是企业家能解决的,但是,新兴的产业,若干都是企业在打前站,只要未来预期是明朗的,就值得干。
养老产业这个领域吧,处于做又早了,不做又迟了的尴尬节点,适合低成本长期资金进入期;所以险资是不错的选择;就目前情况看来,在和保险企业合作或康复机构合作,是目前比较稳妥的投资运行模式。
到老了,失能的那一天,当你我的子女们肯定照顾不过来,或许大家都得进养老院,某项领域,从来当放开和扶持之际,就是ZF无计可施,四面楚歌之时,才让围起来的城池打开独享的大门,交给市场化去运作,让市场形成自己的规则,有机会也有风险,看你怎么把握了。